
《济生方》是南宋医家严用和在宝佑元年(1253年)集结三十多年的经验所著,其中包含了著名的方“济生肾气丸”,也就是如今我们熟知的归脾丸的前身。它的名字由来与中医的脾功能息息相关,中医认为脾具有化生气血和统血的功能。如果出现脾虚,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出经脉之外,这就是所谓的“脾不统血”。而归脾丸就是用于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方。
归脾丸由多种材组成,包括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和大枣等,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以及血证等。
归脾丸属于补益之剂,以补气为主,意在补气生血。按中医理论,血虚不仅仅是由贫血引起,还与心、脾、肝三经有密切关系。方中的参、黄芪补脾益气,使气旺血生;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白术健脾燥湿,与参、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资生化。
近年来,归脾丸在临的应用随着实践不断扩展,涉及内科、儿科、妇产科、男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例如,有人用归脾丸治疗功能性、脑外伤综合征、脱发等疾病;也有人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和皮肤症等皮肤疾病;还有人在外科领域使用归脾丸加速肛瘘创口愈合等。除此之外,归脾丸在精神及科、血液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使用归脾丸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要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感冒的病人不宜服用。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因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归脾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成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显著的治疗效果。它的名字由来与其治疗病症密切相关,而其效则依赖于多种材的协同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医嘱,注意相关事项,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审稿专家为广东省学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叶颖霞。此文为“品安全合作”志愿者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同时感谢P盾公益(公众号:PChina)提供的广汇资源和凝聚力量的公益性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