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p,我更愿意称之为说唱艺术,这两年这种音乐风格席卷各大平台,各种赛事层出不穷。其实早在追韩剧时,我就对说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苏志燮,我的偶像之一,是个说唱达人,因为他我接触并听了些Rap歌曲。据说Rap起源于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以机械节奏声为背景,快速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词句。
但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种强调节奏的说唱形式其实在千年前就被我们的古人玩过了。说到词句的节奏与韵律美,哪一种文艺形式能超过被誉为是圣经的《诗经》呢?
尝试从《诗经》中汲取灵感,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诗句根本不需任何机械节奏作为背景,其自带的节奏感让人忍不住想跟着打拍子。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个别例子,因为爱情题材容易感染人。那么我们再来看一首非爱情题材的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样的诗句,简直就像是现成的Rap歌词,读起来就让人手舞足蹈。
面对质疑,我们可以自信地回应:历史上的说唱名人众多,如南方文学奠基人屈灵均。他的代表作《离骚》中的某些段落,如:“我的爷爷是高阳啊,父亲叫伯庸,岁星在寅的孟春月啊,庚寅日我降生”等,读起来就像是一串美妙的Rap。屈原的浪漫旷达情感,与Rap文化的四大元素——饶舌、节奏、音乐、情感——完美融合。
再说到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说唱文化极为普及的时代。例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便是一个天生的说唱奇才。他的行为虽然有时让人气恼,但他的rap确实唱得非常好。阮籍、嵇康等人也各具特色,若在现代,他们完全可以组队搞说唱。
来到唐代,诗歌的盛世里,浪漫诗人李白的大部分诗歌都自带说唱特质。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诗句,朗朗上口,仿佛就是Rap风。
其实唐代诗歌大部分都是可以Rap出来的,讲究词句韵律节奏是唐才子们的拿手好戏。像皮日休、杜苟鹤,白居易的诗歌,几乎每篇都能被说唱出来。
到了宋代,说唱风与宋词结合,演变出各种节奏韵律的词牌。传统京剧中的文武丑台词大都是说唱模式,《乌盆记》中的张好古就是一位特别的Rap人物。他的台词不仅使人笑中带泪,更使得整个剧情生动有趣。
以说唱逗笑为目的的相声、小品也与Rap渊源颇深。赵本山老师的所有小品都是现成的说唱经典。广而言之,评书、快板、相声、鼓曲里都有源自先民的说唱基因在内。
Rap这一源自远古历史时期的说唱形式,如今再次成为各大平台的热门综艺,主要受众是00后甚至10后。然而他们可能并不知道,Rap并非黑人独创,早在千年前以前,我们的先民就创造了这一文艺形式。并且在历代发展现过很多经典爆款。至今说唱仍存在于我国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艺术形式里,它是我们传统文艺的奠基之一。在学习欧美rap的我们也不应忘记这一艺术形式曾是我们的先祖的灿烂与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