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苹果最近发布的Macbook Pro 16上,传统接口如U-A、读卡器和HDMI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雷电3接口,也就是U Type-C形态的接口。对此,苹果副总和市场总监Phil Schiller表示这是经过大量调研后的决策,雷电3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后,苹果的PC将不再使用其他类型的接口,雷电3一统江湖的时代即将到来。
趁此机会,让我们回顾一下U接口的历史和现状。U是电脑上最古老、普及度最高的接口之一。从U1.0到U2.0(480Mbps),再到U3.0(5Gbps),速度不断提升。从U3.1时始,U接口的命名变得容易混淆。特别是U3.2和U4的推出,让U接口的历史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你不想深入研究,只需要看懂一张图就能理解U接口的发展历程。U接口形态多样,包括U Type-A、U Type-B、U Type-C、Mini U和Micro U等。其中,Type-C接口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小巧且支持正反插。Type-C接口还能选配雷电3、DP和充电功能。
U-IF协会在2013年发布了U3.1概念,包括U3.1 Gen1和Gen2两个版本。伴随着U Type-C型接口的诞生。U Type-C的速度包括U2.0、U3.1 Gen1和Gen2三种,还能选配雷电3、DP和充电功能,规格繁多。
在2019年,U-IF协会公布了U3.2的最新规范,最高速度翻番达到20Gbps。U-IF官方推荐未来使用U Type-C这一标准的接口样式,它将成为统一U接口的“江湖”的主要力量。这主要是因为U 3.2(Gen2x2)的高速度需要Type-C接口的额外通道来实现。尽管未来的U Type-C接口都将遵循U3.2标准,但其速度可能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选择产品时需要留意接口的具体速度等级。
与此英特尔将雷电(Thunderbolt)协议规范开放给U推广,使得厂商可以免成本地打造兼容雷电标准的芯片和设备。U-IF随后曝光了基于雷电协议的U4标准,实现了雷电和U协议的融合,增强了基于U Type-C接口的产品之间的兼容性。换句话说,U4基本上等同于雷电3,它支持高速传输、充电和DP视频输出等功能。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文整理了常见各种U标准的特色,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种U接口形态的特点。包括U Type-A型接口、U Type-B型接口、Mini U接口、Micro U接口和U Type-C型接口等。每种接口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而Type-C接口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兼容性更强,速度更快,功能更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