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苔》一诗,描绘了生命在阳光难以触及之地蓬勃生长的场景:“阳光难以洒落之地,青春的生命力却自然涌现。苔花虽小如米粒,却以牡丹之姿傲然绽放。”
从育人的角度解读袁枚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只关注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更应关注那些平凡甚至表现稍差的学生。教育者需如春风化雨,引导他们,让他们如同苔花一样,树立信心、孕育理想、激发动力,不断前进。即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默默无闻,无人关注,但他们的坚持和执着定能如苔花般绽放自己的光彩,终将有所收获。
苔花虽身处困境,但依然能顽强生长,焕发出勃勃生机。愿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秉持“苔”的精神——虽如小花般微不足道,却依然熠熠生辉。
诗歌的魅力在于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这是衡量诗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意象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意蕴。许多诗人往往倾向于描绘高贵或典雅的事物。
袁枚却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通过描写苔花向阳而生的坚韧和毅力,创造出了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他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微之处,以苔花为象征,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可以以此诗激励自己——虽是一朵不起眼的苔花,但也要如同牡丹般绚烂开放,散发出迷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