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微软公司正式结束了IE浏览器的运营。这款拥有长达28年历史的浏览器落幕,确实令人感叹不已。想当年,IE浏览器曾占据全球近95%的浏览器市场,几乎每一个使用Windows系统上网的用户都在使用它。如今,其他浏览器不再需要在IE的阴影下颤抖,而IE浏览器的命运也是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那么,IE浏览器为何会走向失败呢?拥有Windows这一强大后台,它本不应该如此。回顾IE浏览器的成功历程,它与Windows系统的捆绑销售以及其作为Windows默认浏览器的优势,无疑为它在互联网早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软件层出不穷,竞争愈发激烈,IE浏览器的缺点逐渐出来。
相比之下,Firefox和Chrome等浏览器的代码开源,更新迅速,功能丰富,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安装其他浏览器而放弃IE。面对这一形势,微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2015年宣布停止更新IE浏览器,并计划在Windows 10中使用Microsoft Edge取代Internet Explorer,转向Chromium内核。这无疑为IE浏览器敲响了丧钟。
这个丧钟响了七年之久。直到2022年6月15日,微软才正式宣布让IE浏览器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IE浏览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他们有Firefox、Chrome、Edge以及其他第三方浏览器可供选择。在国内一些单位中,仍然使用基于IE特殊标准设计的WEB程序。在使用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时可能会出现报错情况。最近我在4月份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最后只能使用Edge的兼容模式来解决。这或许会促使这些单位加快调整步伐,适应新的浏览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