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的一年高,化学科目的考试已经落下帷幕。来自新东方在线的知名高考化学名师玺老师,为大家深度解析了2016年高考新课标第二卷化学。让我们跟随朱老师的解析,一同回顾这场考试的主要内容。
【真题回顾】
在联氨(N2H4)的相关题目中,首先考察了对联氨电子式以及化合价的认知,随后通过实验室制备联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反应理解。接着,通过一系列反应热效应的关系式,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理解和应用。还对联氨的电离方式、平衡常数以及作为还原剂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在丙烯腈的生产过程中的题目,主要围绕其生产原理和热力学性质展开。通过热力学趋势的判断、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反应平衡和产率的问题,全面考察了学生对该生产过程的掌握情况。也考察了学生对催化剂活性、平衡常数变化、副反应等方面的理解。
在探究Fe2+和Fe3+的性质的题目中,主要涉及到二价铁和三价铁的转化、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考察了学生对于二价铁氧化、三价铁还原、以及氯水的作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还涉及到了KI与FeCl3的反应,考察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的理解。
在H2O2与FeCl2反应的问题中,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加入酸化的FeCl2溶液,引发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过氧化氢的分解、气泡的产生以及氢氧化铁的生成等。
【玺老师解析】
朱老师首先对联氨题目的填空部分进行了详细解析,解释了联氨的电子式、化合价以及实验室制备联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接着,通过一系列反应热效应的关系式,朱老师解释了联氨和N2O4作为火箭推进剂的原因。然后,朱老师对电离平衡常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解释了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朱老师还详细解析了联氨作为还原剂的性质和反应现象。
在丙烯腈的题目解析中,朱老师首先解释了热力学趋势的原因,然后分析了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并强调了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接下来,朱老师详细解析了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并解释了低于和高于最佳温度时产率变化的原因。朱老师还分析了丙烯腈和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并给出了最佳比例和理论体积比。
在探究Fe2+和Fe3+的性质的题目解析中,朱老师详细解释了二价铁和三价铁的转化、性质以及氯水的作用。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朱老师让学生了解了二价铁氧化、三价铁还原的实验现象和原理。朱老师还通过KI与FeCl3的反应考察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的理解。
在H2O2与FeCl2反应的问题解析中,朱老师详细解释了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通过加入酸化的FeCl2溶液引发的化学反应,朱老师让学生了解了过氧化氢的分解、气泡的产生以及氢氧化铁的生成等实验现象和原理。
【总结】
以上就是朱老师对2016年高考新课标第二卷化学的全面解析。朱老师的解析深入浅出,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考试的知识点,还让学生理解了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新东方在线将持续为大家带来各科的解析,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