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兼容机之家的小牛。今天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笔记本与台式机处理器的性能差异。
无论是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还是AMD的锐龙处理器,都分为台式机与笔记本两大类别。这两者在功耗设计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台式机的散热和供电性能优于笔记本,因此其处理器功耗普遍较高。相应地,同等条件下的台式机CPU性能也比笔记本更强,显卡亦是如此。
那么,笔记本与台式机CPU的性能差距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笔记本处理器的性能水平,并探讨为什么英特尔迟迟未能推出10nm工艺。
众所周知,十代酷睿移动端处理器有两种核心类型,分别是基于10nm工艺的IceLake处理器和基于14nm工艺的CometLake处理器。以十代酷睿i7 1065G7为例,它采用10nm工艺,四核心八线程设计。在PL2 15W的功耗下,其Cinebench R15和R20的成绩虽然不错,但仍然不如台式机上的八代酷睿i3 8100。
在增加功耗至PL2 25W后,i7 1065G7的成绩有所提升,性能明显提升,甚至超过了i3 9100。与同样是四核心八线程的十代酷睿i3 10100相比,i7 1065G7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笔记本上的处理器性能与台式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来说,笔记本低压版CPU与同代台式机CPU至少存在两个档次的差异,基本上笔记本的i7相当于台式机的i3。而笔记本标压版CPU性能稍强,一般与同代台式机CPU存在一个档次的差异,即笔记本的i7相当于台式机的i5。
在AMD的笔记本处理器中,这个规律同样存在。例如,锐龙R5 4600U的性能略逊于R3 3300X,而R7 4700U的性能则略逊于R5 3500X。在笔记本标压处理器方面,R5 4600H的性能要强于六核心六线程的R5 3500X,但次于同样核心数线程数的R5 3600。目前最顶级的AMD笔记本处理器R9 4900H的性能略逊色于八核心十六线程的R7 3700X。
那么为什么笔记本处理器与台式机处理器存在这样的差距呢?这主要还是因为功耗问题。英特尔的笔记本CPU和台式机CPU性能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英特尔的笔记本标压CPU目前主要使用14nm工艺,功耗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笔记本平台上难以充分发挥性能。而AMD的处理器采用了更先进的7nm工艺,能更好地控制功耗和散热,有利于处理器性能的发挥。因此AMD的笔记本处理器性能调校得较强,与台式机的差距相对较小。这也是为什么AMD的笔记本处理器在同等条件下性能表现相对较好。至于英特尔迟迟不上10nm工艺的原因除了工艺成熟度问题外也与频率调校保守有关为了控制功耗和散热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的挑战。本文原创不易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一起探讨更多电脑知识我是小牛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