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为偏旁的字一年级

以土为偏旁的字一年级

土字作为偏旁部首时,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置于字的左侧作为提土旁,如“坏、块、埃、坎、坷”等字,另一种则是位于字底作为土字底,如“堡、坚、尘”等字。下面我们来逐字进行解读。

土的甲骨文形象是地面上的泥墩,周围的三点表示溅起的泥灰。在字义上,土代表着名词的含义,即地面上的泥墩。

尘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象展示了其含义,尘是由“鹿”和“土”组成,表示鹿群奔跑引起的飞扬土灰。简化后的尘字仍然保留了这一意象,表示小土即为尘。在古籍中,“尘”与“埃”虽然意义相近,但也有细微差别,飞散的土称为“尘”,而落定的土则称为“埃”。

接下来看“基”的金文,基的字义是筑墙时使用竹筐装土,因此古人将筑屋的墙脚称为基,而将铺垫房柱的石头称为础。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建筑元素。

再看坎的金文形象,坎是名词,表示山野或地面上的陷坑。阻碍前进的陷坑称为坎,而与之相对应的高耸土埂则称为坷。这两个词有着相似的意象,但含义不同。

坏的金文形象则是不宜用作建筑材料的未烧煅的泥坯砖瓦。这个字在古时有着特定的用途和含义。

垒的金文表示用泥土或土砖堆筑成的高墙或高台。在古代建筑中,垒是常见的建筑方式之一。

坟的金文形象展示了比土冢更大的正式墓地,地表有碑铭。在古代,坟和墓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坟通常是平常人的葬地,而墓则是王公贵族的葬地。

坛的金文则表示古代为祭祀、朝会、盟誓而筑的塔台。在古代文化中,坛是神圣的场所,用于各种祭祀和庆典活动。

最后是垄的金文形象,它表示春秋战国时代饰有王公记号、从地面的王公坟墓,形如小丘。这个字描绘了古代王公的墓葬形象。

而坤的金文则代表着地神,与阳性的上天相对的阴性大地。在道家的阴阳观念中,天为阳称为乾,地为阴称为坤。


以土为偏旁的字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