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阴历到底有啥不一样?简单说给你听!

阳历阴历到底有啥不一样?简单说给你听!

最近细心的公众在查看日历时,惊讶地发现公历与农历的日期奇妙地重合了:公历的11月1日对应着农历的十月初一,而公历的11月30日则对应着农历的十月三十。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天文科普专家怎么说。

的天文学专家,同时也是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的杨婧表示,这并不是印刷错误,而是由于我国的历法编排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

她解释说,现行的公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它是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分为12个月。由于回归年的长度不是整数,所以公历规定每4年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闰年。能够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有366天;不能整除的则是平年,有365天。增加的一天被安排在2月。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这样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

农历则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制定,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月是根据月球的圆缺变化来定义的,一个朔望周期的平均长度为29.5306天。由于农历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

虽然公历有闰年的概念,但实际上农历也有其自己的闰年制度——“十九年七闰”。这意味着每隔两三年就会安排一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会包含13个月,年度长度约为384天;而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约为354天或355天。

杨婧指出,由于公历年的长度几乎不变,而农历年的长度却在变化,因此农历日期和公历日期在一年的对应关系中不能保持固定。特别是农历初一对应的公历日期可以前后浮动30天左右。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一年中某个农历月的初一可能会与临近的公历月的1日重合。例如这次公历11月与农历十月的完美重合。

由于每19个农历年的长度几乎等于每19个公历年的长度,因此每隔大约每十九年就会出现一次公历日期与农历日期重合的现象。下一次农历月与临近公历月的日期完美重合将发生在年的六月(农历五月),而公历十一月与农历十月再次重合则出现在遥远的2062年。虽然这种历法的换算有时会让人头疼不已,但这正是我国传统历法的魅力所在。

特此声明:本文由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若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阳历阴历到底有啥不一样?简单说给你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