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罐是中医针灸学的一种独特疗法,它通过局部取穴,效果卓著。头痛就在头部拔罐,颈痛则在颈部施术。其操作手法简便,且安全性较高。在拔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六点事项。
第一,防火安全至关重要。拔罐涉及火的操作,因此务必确保周围无易燃物品。除了常见的打火机,还需特别注意头发造型产品如发胶、发蜡以及指甲油。在取出蘸有酒精的棉线时,务必在酒精瓶口轻轻拧干或在手上按压,防止酒精滴落。过多的酒精可能导致棉线燃烧时掉落,可能引发衣物燃烧。
第二,了解拔罐的禁忌人群。有倾向的人群,如血小板较低的患者应避免拔罐,因为一旦可能难以止血。皮肤有外伤创口的人也不宜拔罐。孕妇的腰腹部禁止拔罐。某些病人如肺部有炎症或肺大泡的患者也不适合拔罐,因为这可能引起气胸。
第三,拔罐适合实证治疗。实证常表现为容易上火、脾气暴躁等症状。拔罐对实证引起的各种疼痛有极佳的治疗效果。对于虚证患者,拔罐可能加重其亏损状况。体虚的表现包括面色苍白、乏力、怕冷等。老年人和儿童也不适宜拔罐。拔罐需依据穴位和经络,选择正确的经络进行治疗,如风寒感冒可选择经。即使在家中进行拔罐,也应在具有中医医师证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第四,控制拔罐时间。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类型的拔罐,其所需时间各不相同。建议使用玻璃罐,因为它透明可见拔罐情况,且瓶口光滑不易造成损伤。使用玻璃罐时,拔罐时间应控制在5至10分钟。过长时间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水泡,引发疼痛和感染。
第五,拔罐后不宜立即洗澡。虽然常有“火罐和洗澡缺一不可”的说法,但顺序确实需要注意。可以在洗完澡后拔罐,但绝对不能在拔罐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脆弱状态,此时洗澡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和发炎。如果是冷水澡,皮肤在毛孔的情况下容易受凉。
第六,消毒工作不容忽视。在使用拔罐为患者治疗时,患者的血液和汗液会被罐子吸附。使用过的罐子必须严格消毒清洗,以防血液传播和皮肤病的传染。
作者:刘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