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不少,但那些志同道合、互相打趣、互相揭短却不生气的损友却如凤毛麟角。而在文化界,就有这么一对名震四方的大损友——马未都和王朔。
从小,他们在的大院里长大,友谊像一场场架打出来的。平日里,他们毫无顾忌,但在关键时刻,都表现出重情重义、恪守礼仪的。他们在的文化圈里被誉为典型的老炮儿。
不同于一般的老炮儿,马未都和王朔虽然年轻时打打闹闹,却不妨碍他们成为西装革履、出入豪庭的精英。他们的身上兼具市井烟火与书生意气,既能坚守底线,又能成就大事。他们是北京文化圈里最具代表性的高级老炮儿。
二三十年前的老北京胡同,宛如一个旧江湖的缩影,三教九流、鸡鸣狗盗、卧虎藏龙,无一不有。江湖义气是胡同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土生土长的胡同孩子,马未都和王朔从小就与其他孩子们打成一片。尽管王朔现在体型健硕,但小时候打架时,他常常是跟在马未都身后,被其庇护。
马未都和王朔的哥们义气独具辨识度,皇城根下的大气、老炮儿历经千帆的从容都凝聚在他们身上。这份独特的江湖气息是他人无法效仿的。江湖气并不代表莽撞,作为老炮儿中高文化高智商的代表,马未都和王朔如今也名声鹊起,他们既有艺术家的品味,又有江湖人的作风。他们身上的风骨是许多人永远无法企及的。
马未都的传奇故事广为人知,不是因为他的江湖事迹,而是因为他与一群可爱的流浪猫的故事。这些被称为“观复猫”的流浪猫常年生活在马未都的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内,成为博物馆的“猫馆长”。在猫咪的带动下,观复博物馆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博物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群可爱的猫咪前来参观。尽管有些参观者动机不纯,但博物馆的人流量却实现了马未都创办博物馆的初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物传递的精神故事。
观复博物馆的创立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马未都就开始举办各类收藏品展览,但缺乏固定场所,文物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受损。他产生了创办博物馆的想法。1996年,观复博物馆正式通过申请,成为全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马未都因此被誉为“第一收藏家”。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希望为所有收集来的文物藏品找到一个归宿,供人们欣赏。
王朔与马未都的关系既是损友又是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当王朔经商失败、落魄时,开始尝试写作并投稿。马未都在《青年文学》杂志担任编辑时,偶然发现了他的作品并大加赞赏。在那个时代,王朔的文字大胆而,与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马未都惜才如命,力排众议在杂志上发表了王朔的作品。后来王朔声名鹊起成为当代文坛新星。在马未都的帮助下和支持下王朔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文学界的佼佼者而这也为他们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故但友谊始终如一。
如今王朔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他们的爱恨情仇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尽管两人私下斗嘴激烈但在大多数公开场合中马未都对王朔不吝赞美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商业互吹更是对他才华的欣赏和尊重王朔也曾说过大部分人不值得他用真诚的感情对待而马未都是那个值得他用真心对待的人他们之间的友谊值得人们去品味和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