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性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性格

时常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我渴望寻找一丝宁静与闲适,然而这并不容易。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的与不安如同狂风巨浪,个人往往难以抵挡。生活的重压下,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回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就像在碧绿的菜畦边,光滑的石井栏旁,高大的皂荚树下,紫红的桑葚丛中,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充满了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记忆。

与如今许多追求“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相比,鲁迅先生的童年似乎更显幸运。记忆中,不仅有静态的美景如皂荚树和桑葚,还有动态的生活场景,如长吟的鸣蝉、菜花上的黄蜂、窜向云霄的叫天子等。这些生动的画面,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他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我也曾在农村的草地里自由玩耍,捉蚂蚱、挖屎壳郎、砸绿皮核桃吃,百草园里的种种乐趣我深有体会。正如三毛所说,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才显得如此美好。虽然四十年前的生活困苦,但童年时的乐趣是我们这代人与鲁迅先生共同的回忆。

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充满了玩耍与探险。他按住的脊梁让它放臭屁,拔起何首乌寻找人形根,下雪天用竹筛子扣鸟……快乐总是短暂的,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与烦恼才是永恒。失去自由和亲近自然的机会,或许是孩子们最大的痛苦。

成长总是需要付出代价,鲁迅先生也不例外。他要进入私塾读书,或许是因为曾经的淘气与调皮,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地在百草园里玩耍。寿老先生所教的内容与方式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他更怀念起百草园的生活。

百草园的时光已无法回去,幸好三味书屋后面还有小园子,可以偷偷去折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鲁迅先生也曾如此顽皮,或许是不甘心被各种规矩束缚,他甚至会旷课去做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

随着成长,烦恼也随之增多。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让孩子们无法自由玩耍。有的人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先生则在绣像上描画,他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最后他还是不得不将描画好的作品卖给同窗换钱补贴家用,这费心积攒下来的自由,终究无法抵挡成长的烦恼的侵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