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撸猫简史》探源
六年前的某个大雨滂沱的午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了一场阅读分享会,其中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维杜创作的《猫的私人词典》成为了焦点。该书以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让关于猫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人对猫的独特情感,不由得想象一本由人来撰写的《猫的私人词典》会是什么样子。
时光荏苒,当我终于收到侯印国和李嘉宇合著的《撸猫简史》的书稿时,惊叹于他们对猫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素材的搜集。从先秦两汉的“狸猫”到现代人们对猫的宠爱,这本书描绘了猫在历史上的角色变迁。
书中不仅详细探讨了古代关于猫的专论,如《纳猫经》、《相猫经》等,还借鉴了西方动物史研究的人文视野和日本学者关于猫文化的著作。作者还利用信息时代电子资源的便利,从数百幅古人画猫的作品中选出近百幅作为插图,为书籍增添了生动直观的感受。
阅读这本书,让我增长了不少关于古代养猫的知识。比如我们如今常见的猫窝、猫粮、小鱼干等宠物用品,在宋人的笔记、诗词中已有所记载。甚至为得到主人宠爱的猫狗进行的剪毛、美容打理的“改猫犬”服务也应运而生。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如南宋熟肉店老板为卖出奇猫而进行的染色,以及桐江人家与老鼠、猫的斗智斗勇等。这些故事不仅令开眼界,也展示了宋代以来猫的高度宠物化现状。
《撸猫简史》偶尔也令我感到遗憾。例如,书中并未深入探索明代猫妖的文化影响,以及日本等国的猫妖传说与文化的联系。这让我想到了电影《妖猫传》中的场景,期待看到更多关于“猫妖”的传说和想象。书中还提及了史上最早的“机器猫”——唐朝的韩志和制作的木雕猫,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了童年的记忆,希望未来能读到更多与现当代有关的“吸猫”。
回想起几年前我在广外校园里遇到的那只小白猫,它的奔跑姿态依然让我心动不已。而我对猫的情缘远不止于此,我还画过露台的红绣球蓝绣球和南大的“大黄二世”。我的“吸猫体质”让我与众多猫咪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想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的魅力:“别眼红,其实没那么‘好’看,不信你看。”虽然书中的内容看似寻常,但每一页都充满了趣味和惊喜。如果你也是一名爱猫人士,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撸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