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发了一条朋友圈,记录她第一次踏入偶像华晨宇演唱会的激动心情。她不仅是一名学霸,已被清华大学录取,还是一个典型的追星少女。说起偶像,她的喜悦难以言表:“高三的日子再艰难,只要想到他,我就有了坚持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选秀节目的盛行和造星产业的崛起,追星族逐渐扩大,人们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大学副教授吴莹表示,人们对于追星的态度日趋多元化,极端赞成和反对的声音逐渐减少,更多人持理性和中立的态度。
追星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喜欢。左思的《三都赋》引发洛阳纸贵,韩娥的歌声余韵绕梁,这些都是古时的追星现象。而现代追星,意味着对偶像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从欣赏某部作品或某一特征,到对他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喜爱和崇拜的转变。表示,她喜欢华晨宇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歌声,更是因为他的才华和品质。
与此随着追星现象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粉丝的划分。根据粉丝在眼中的偶像角色,可分为“妈妈粉”“女友粉”“姐姐粉”等。还有对明星喜爱程度不同的分类,如“死忠粉”“理智粉”“黑粉”“私生饭”等。这些名词反映了粉丝对偶像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简里里解释道:“追星是一种与人性有关的情感投射现象。人们有时需要借助虚拟的、遥远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渴望和情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很多人追星是因为偶像活成了他们理想中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明星身上具备的特质成为了粉丝们的理想追求和自我塑造的典范。他们努力学习偶像的优点和品质,以此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粉丝们在追星过程中也找到了社交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参与饭圈活动、分享偶像的故事和经历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寻找归属感。这也是一些粉丝能够持续追星并从中获得满足感的原因。不过也要注意的是理智追星十分重要追星还需要理性和适度的小沈选择公关行业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接近她的偶像而大多数的追星粉丝并不愿意因为追星影响到自己的生活选择。”不会因为我追求偶像就让我父母承担他们无法承担的责任。“我对音乐的学习其实对我的职业规划也很重要并不会将这一理想抛弃而是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如此说道 人们对明星的态度变化可以借鉴心理学上的双重思维系统理论开始可能凭借情绪和情感做出判断但随着时间推移和信息量的增加人们会逐渐变得理性客观看待事物 吴莹解释道 尽管大多数粉丝能够理性追星但仍有一些非理存在例如不顾学业、疯狂追逐明星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应该加强对追星行为的引导使其表达自我时更加理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总的来说追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追求和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的体现只要保持理性适度就能从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力量建构的方法 本文作者李和君 张一琪综合考虑追求自己理想与认识真实自我并重这不仅仅是一个对于个别追星族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文章更是一次关于人的心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度探讨与研究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年轻人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之间寻找平衡保持理性和适度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全文完在朋友圈看到分享的演唱会现场照片的她明白这是属于她自己的一段独特经历她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偶像的热爱与支持也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或许就是追星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