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目标坚定,努力不懈终会成功!

“傻人有傻福”,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其中的道理并非每个人都能明白。所谓的“福”,并不是因为愚蠢而得来,而是因为一种不争斗的心态。这种心态顺应了自然的运行规律,因此能够顺利前行,没有焦虑。正如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故无尤。”那么,不争怎么还能有福呢?一是源自于个人过去生命长河中的积累,二是依靠他人的帮助。关于积累,正如《劝学篇》所强调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获得帮助则并非易事。

《愚公移山》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并们通常理解的顽强不屈,而是有时候被人们误解为顽固。人们往往只关注故事中最能触动自己的部分,却忽略了真正移走两座大山的真正力量。故事中提到,“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移走大山的实际上是神明。如果没有神明的帮助,单凭愚公和子孙无穷无尽的努力就能实现移山的目标吗?他凭什么能让子孙世世代代做这种看似徒劳无功的事情?这种坚持能够持续多少年呢?

我们常常听说“心想事成”,但却忽略了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力量在运作。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想象就能实现目标。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万物生长的表象,而真正的力量运作在背后我们却看不到。八卦图虽然有其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图形本身,而是背后隐藏的力量。如果我们不能真正领悟到这些力量的存在,即使画再多八卦图也只是表面的装饰而已。

在《大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平天下”这八个条目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很多人可能直奔“平天下”,认为前面的几个步骤不够引人注目。但实际上,最关键的在于“正心”。只有让我们的心态符合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和发展。心态正了,道路自然也会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