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云杉,最近在淘宝搜索电脑主机时,发现前几页的产品中有许多是洋垃圾和二手散片,尽管有很多人购买,但今天我还是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具体选择CPU。
要想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CPU,就必须了解CPU的命名和一些重要的参数。让我们来了解一下CPU的命名规则。
以Intel Core i9 9900K为例,Intel代表CPU的品牌,目前最主流的是Intel和AMD。Core酷睿代表分类,例如Intel的酷睿、至强、奔腾、赛扬等系列。i9代表等级,目前有酷睿i3、i5、i7、i9,等级越高性能越强,一般以核心数和线程数作为区分标准。9代表代数,目前Intel酷睿系列已经出到9代。900代表型号代码,数字越大性能一般越高,例如i5 9500的性能就强于i5 9400。K是后缀字母,不带后缀的cpu通常是普通的桌面级处理器,性能和价格都比较中等。然而带字母的CPU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K代表可以超频,F代表没有核显。
除了看等级,我们还需要关注CPU的代数。例如,i3 9100的性能可能比i5 7500更强,而i5 9400则可能比i7 7700更强。了解完命名规则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CPU的几项重要参数:架构、核心、频率和缓存。
架构是CPU的核心框架,每一代新架构都会优化算法提升CPU性能。这就像做算术题,新架构就像使用计算器,效率更高。一般建议购买新架构的CPU。
核心就是CPU中间的核心芯片,用来完成所有的计算、接受/储存命令、处理数据等。超线程技术可以让一个核心配备两个线程。例如i9 9900K的8核16线程就是这样实现的。
频率是CPU的工作效率,一般分为主频、睿频和超频。缓存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减少处理器访问内存所需的时间。
一级缓存到三级缓存的大小影响着CPU的性能。我们可以把CPU比作食物,家里的食物吃完了需要去超市买,超市的食物再吃完了就需要去批发市场进货,这个过程就像从内存条中读取数据,缓存的作用就是如此。
好了,关于CPU的命名和参数就讲完了,相信大家已经懂得如何去选择了吧!如果还不懂的话,我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一些建议。
对于家用办公来说,建议购买自带核心显卡的CPU,例如英特尔奔腾G5400或AMD速龙GE。
如果需要同时玩游戏和办公的话,可以考虑英特尔的i3 9100f或AMD的锐龙系列。如果预算更高一些的话可以选择更高性能的CPU并搭配相应的显卡和内存。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建议选择英特尔的CPU因为大部分游戏厂商对Intel的优化更好;而对于需要同时进行游戏、设计和视频剪辑的用户来说建议选择AMD的CPU因为同价位的AMD处理核心线程比英特尔更具优势大部分软件还是比较吃核心的多线程的。具体型号推荐如AMD锐龙2600或R5 3600等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搭配相应的主板和显卡以实现最佳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