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中的孔子思想深邃,引领我们探索内心的世界。“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是咸卦九四爻的爻辞,表达了人的内心在犹豫与联想之间的徘徊。
天下万物,归于一致,但道路各异,思虑繁多。我们的思维如大海的波浪,连绵不断,憧憬着未来的美好,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孔子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激荡,内心应保持平静,不被外物所干扰,才能拥有一致而百虑的智慧。
《易经》描述了各种卦象,但其核心在于回归本源,回归内心的宁静。无念则无动,外动而内不动,这才是真正的内心境界。圣人深知百姓难以达到此境界,因此从本源向外推演道的规则,我们在物质世界的处世方法。若能回归本源,依据圣人的规则,感悟清静的内心,便无需卜卦。
万物的物质世界是我们头脑对世界的认知,但相对于宇宙及历史的长河,我们的认知仍然渺小。孔子感慨地说,《易经》包罗万象,帮助我们感悟万象中的道,而非预测万象。
无论卦象如何,只要内心平静,以全面的智慧看待问题,就能避免偏见和失误。《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告诉我们处理问题的平衡之道。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平衡与中立,避免走向极端。
《易经》教导我们培养崇高的品德,至诚至善。做人做事要有功劳而不傲慢,有功而不居德,保持谦卑之态,才能拥有不失去的一切。正如孔子所说,“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凶”,我们要时刻审视自身,明白自己的优缺点,避免盲目。
通过《易经》的修行,我们学会立人和内心的平养。内心无善无恶,至诚至善,便是拥有至高“道”的智慧。这才是我们读《易经》的真正意义。正如孔子在谦卦的爻辞中所说:“劳谦君子有终吉”,只有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走向成功之路。“立德而立信”,“立人而诸事顺”,通过《易经》的智慧,我们学会如何立人和保持内心的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