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草木生 的诗歌

春风草木生 的诗歌

清明,仲春与暮春的交汇之际,承载着对故人的思念,孕育着新生的希望。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时节,我们分享六首清明诗词,愿我们怀揣深情,不负春光。

首先分享的是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微雨,总让人愁肠百结。在这首诗中,烟雨朦胧中,行人孤寂,唯有杏花村的酒旗在远处招展。这酒,是暂避凄冷的慰藉,也是人间烟火气的温柔。生命如四季轮回,我们应珍惜眼前的光景,不沉溺于悲伤,直面离别。

接下来是唐代白居易的《清明夜》。清风拂面,月色朦胧,远处传来乐声,与悄然绽放的花朵共谱一曲春夜静谧。这份孤独中的诗意,正是文人雅士对清明的另一种诠释。与其困于遗憾,不如如诗人般,在寂静中聆听花开的声音,在独处时沉淀生命的厚度。

再来是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他笔下的清明,是踏青游春的酣畅。原野碧绿,远山含翠,诗人追着落花穿过柳巷,困倦时便临水小憩。他劝人莫负春光,纵情畅饮,珍惜当下,只因风起时,繁花易散,好景难留。

接下来是宋代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盛开,但荒野孤坟却令人心生悲凉。诗人借典故质问世间贤愚功过,终归一抔黄土。清明祭扫,不仅是缅怀先人,更是一场对生命意义的叩问。

明代高启的《清明呈馆中诸公》则描绘了新柳垂烟、杏酪飘香的清明景色。金陵城山水环绕,而游子思乡之情亦随春色蔓延。诗人与故友共饮,暂忘漂泊,醉心于京华的繁华与诗意。

最后分享的是唐代韩翃的《寒食》。寒食与清明相近,韩翃以“飞花”“御柳”勾勒长安盛景,暗讽。在寒食禁火、清明迎新的习俗中,寄托对平等的向往。

《礼记》有载:“仲春之月.……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六首诗词展现了不同的心境:或哀思、或豁达、或讽喻、或超然。清明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我们祭祖扫墓、插柳踏青,在古俗中寻一份心灵的肃穆与轻盈。愿我们沐清明之风、怀敬畏之心、于追思中汲取力量、在春光里笃行不怠。在这个人间四月天里与君共勉。


春风草木生 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