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班的苦衷与转变:教育中的学生立场探索
近期,我班的四位学生计划向校长“”老师。原因竟然是他们连续几天未完成作业,经过我的多次善意提醒后仍然我行我素。出于无奈,我只能强制他们完成学业后才能去享用午餐。不曾想这一决策触发了学生们的反感情绪,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权益的侵犯,进而策划向校长反映这一情况,并列举了众多老师的“状”,还其他同学一同“”。
面对学生的行为,这位班倍感无奈和困惑。她尽心尽力缩小班级之间的成绩差距,却没有得到学生的感激。反思后,她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急躁,让孩子们感到压力山大,最终选择爆发。这一事件促使她深刻反思教育方式,急功近利并非教育的良策。
孩子们此次行动反映出他们法治意识的萌芽、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团队意识的觉醒。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基本权益受到侵犯,选择通过“”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改变教育现状。这四位学生不仅仅代表了他们自己,还反映了班级中其他学生对教师高压的不满情绪,他们希望通过团结一致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虽然并未成功,但班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向校长汇报此事并进行反思。她没有对学生行为过于苛责,反而利用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反思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这次事件,班开始改变班级的教育生态,坚守学生的需求立场、发现学生的起点立场以及契合学生的问题立场。她通过实践体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这一转变让学生感到幸福,也让班自身变得更加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她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这次事件让班意识到教育的路径选择必须适合学生。她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点,把兴趣与问题对接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成绩。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这种以学生立场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变得更加活泼自由、富有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