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入膏肓,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成语,意指病情严重到无治的程度,也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那么,膏肓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膏肓中的“膏”字是一个多音字。常见的读音为go,表示油脂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焚膏继晷”,就是点上灯接替日光照明,表示夜以继日地努力。在这里,“膏”指的是灯油。“膏”还有肥沃的含义,如膏腴之地就是指肥沃的土地。“膏”还有脂膏的意思,指老百姓血汗换来的财富。
接下来是“肓”字,读音为hung,指的是心脏之下、隔膜之上的部位。而“膏肓”则是指心下心尖处的脂肪。古人认为,一旦病到了膏肓的部位,力无法达到,因此难以治疗。
关于“病入膏肓”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晋景公曾经梦到厉鬼,之后得病并请秦国的医生来诊治。医生诊断后表示,病情已经深入到了膏之下、肓之上的地方,力无法达到,无法治愈。晋景公因此称赞医生的高明,并送他回家。然而不久后,晋景公因病情恶化去世。
“膏”字还有一个不太常用的读音go,一般作动词用。比如毛笔蘸上墨汁后去砚台边上掭匀,这个动作就称为膏笔或者膏墨。类似的词语还有掭笔和掭墨等。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对“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了解到了膏肓二字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词汇和文化背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和相关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