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报四川汶川专稿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州的汶川县一碗水村,迎来了其民间植物园的第17个春天。这个植物园虽小巧,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目光。
走进这片隐藏在213国道旁的小小植物园,你会被这里蓬勃的生命力所震撼。园内各种草木葳蕤,犹如大自然的宝库。在这个民间植物园里,有着超过2000种的原生植物静静生长,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是这个植物园的负责人之一,他与父亲一起投身于生态修复中,从采种育苗到种质资源保存,从最初的一个植物大棚到如今颇具规模的植物园。他们如同燕子衔泥,一点一滴在这片大地的伤口上培育出重生的花朵。
正值春季,万物复苏。此时的植物园尤其繁忙,除了日常的护理,还迎来了亚高山植物的种苗从园发前往上海展出。这不仅是对这座民间植物园的一次肯定,也是这里正在盛放的风景向世界的一次展示。这片来自海拔1000米的春天,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着。
的父亲刘先友是一位酷爱植物的人,他在前就已经开始搜集和栽种兰花等珍稀植物。后,父子俩开始共同努力,搜集、保护乡土植物并完成引种工作。他们的梦想是让子孙后代能看到这些蓬勃生长的植物。这对父子不仅在家乡重建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也在植物的呵护与培育上倾注心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植物们创造一个家园,也为人们展示自然的魅力。
如今走进这座小小植物园,处处体现着用心与敬畏。园内的每一处景观都是他们边学边做的成果,他们让许多奇思妙想成为现实。不同颜色的酒瓶被敲碎、拼装,成为动物、神兽、植物的雕塑,让奇幻落地。目前,汶川植物园已收集引种多种珍稀植物,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官方科研机构寻求合作。其中,淫羊藿的杂交实验成果让这对父子倍感自豪。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过渡植物园”的目标,为高海拔植物提供适应低海拔环境的生长环境。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春天里,汶川植物园酝酿着属于它们的春天。对于来说,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棵不起眼的杂草,在那里默默生长着汲取大自然养分阳光。他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够长成更大的植物甚至开花结果虽然微小但能对周边小环境产生影响就感到满足和开心。对于整个汶川而言生态厚植绿色本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之一而这座民间植物园正是这一目标的生动写照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