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海拔338.7米,绵延23公里,因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而著名。四千多年前,大禹在此劈山疏导淮河,召集诸侯,迎娶涂山氏女为妻,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
来到此地,禹王宫是必游的古迹。它坐落在怀远县城东南的涂山之巅,又被称为禹王庙或涂山祠。这座是为了祭祀大禹和涂山氏女而建立的,也是国内山峰顶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观。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占地约三千多平米,俯瞰山河,山门两侧刻着一对刚劲古朴的大字:“空山垂四壁,古庙独千秋”。自古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庙”。
禹王宫前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有夏皇祖之庙”,表明这里供奉的是夏王启的父母。据唐朝袁思邈的《天下名胜志》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195年游览大禹遗迹时,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下令在涂山之巅建造了大禹庙。
大禹因治水有功,成为我国古代最受崇敬的伟人。许多历代名人都曾到此凭吊,包括汉武帝刘彻、曹操、狄仁杰、柳宗元、苏轼等,并留下了丰富的诗文铭刻。其中,苏轼的《濠州七绝涂山》和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旷览平城”题刻,至今仍清晰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涂山禹王宫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未曾遭受。即使在唐朝时期,全国祠庙大量除的时期,禹王宫依然独存。院内现存的明代香寮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高3.66米,设计精致,结构巧妙,是皖北地区唯一的明代香火寮遗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禹王宫历经多次修葺和扩建。在最鼎盛的明万历年间,它拥有五进、十殿、九院及40多间殿堂。如今的主要建筑包括禹王殿和启母殿。主殿禹王殿内供奉着一尊精美的泥胎彩绘大禹圣像,旁边的楹联是清朝最后一任陕甘总督林之望所题写的。
在禹王宫里,有两棵相传为4000多年前大禹与涂山氏女结婚时所栽的雌雄银杏树,胸围近6米。当地流传着“先有树,后有山,大禹问树几千年”的传说。后来古树虽遭雷击枯死,但在枯朽的树干中又生长出一棵楮桃树,苏轼曾题诗赞美这一奇景。
通往禹王宫的山路被称为“朝禹路”。每年开春时,当地百姓都会沿着这条路前往禹王宫祭拜祈福。除了禹王宫,路边还保留了许多与大禹相关的古迹。据说4200多年前,涂山氏女在这里生下了夏王朝的国君启。
相传在大禹与涂山氏女结婚后的第三天,南方江浙地区发生了洪水。大禹急忙带领队伍前往治水,13年间三次路过家门而未入。他在浙江会稽(今绍兴)因病去世。涂山氏女在丈夫离家后,每天到涂山眺望,期盼丈夫归来,最终化身成为“涂山望夫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