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指的是哪座山

岱宗夫如何指的是哪座山

唐朝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浪漫的天马行空之想,他本人也一生狂傲自负,敢于自我标榜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而杜甫则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深沉且充满现实思考,但他的一生却充满失意,晚年不禁感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些印象都只是片面的。李白的狂傲之下,也隐藏着一生的失意。他早年间怀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曾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的豪言壮志。但仕途并不顺遂,虽然曾被皇帝召至宫中,也只是担任翰林供奉,无法施展抱负,最终选择离开长安,游历天下。他的人生底色,同样包失意与落寞。

杜甫相较于李白,似乎更为失意。李白虽仕途不顺,但曾陪伴皇帝左右。而杜甫虽然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但一生仕途无望,生活颠沛流离。他的诗歌中的沉郁顿挫,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早年的杜甫,也有着“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的狂傲。

公元735年,23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未能如愿。距离下一次科举考试还有三年,于是他也效仿自己的偶像李白,开始游历天下。次年,他北游至齐、赵等地,远望泰山,被其雄伟所震撼,于是挥笔写下了下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岳》。

大家对这首描绘泰山的诗篇应该非常熟悉,因为它是一年年入选课本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将自己初见泰山的惊叹仰慕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接下来则通过描绘泰山的秀丽高俊,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诗人用“钟神秀”来描绘泰山之秀美,用“割昏晓”来表现泰山之高峻。诗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登上泰山顶峰的雄心壮志,俯瞰群山。这不仅表现了泰山的高耸挺拔,也展现了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这首诗引起了后世的争议,有些文人对其推崇备至,认为其不可企及;也有些文人对其有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的经典程度无需多言。

对于杜甫的这首充满雄心的诗歌,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它是否也让你感受到诗人的狂傲与激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


岱宗夫如何指的是哪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