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麦面包切片配上黄油,再铺上烟熏三文鱼和蔬菜,是英庭“中英家庭”经常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午餐食谱。这个家庭由英国基思大叔和东北大姨组成,因为独特的家庭氛围和有趣的互动,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其中,英国基思大叔更是被誉为“干巴大叔”。
近期,基思大叔的身体状况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东北大姨透露,大叔睡眠不好,腿疼,眼睛发黄,并已住院接受肝部检查。不幸的是,基思大叔被诊断出患有骨癌。这个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哀悼。
骨癌,被称为“最残忍的癌症之一”,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对此,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采访了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的尹军强教授。
尹教授介绍,骨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在所有癌症中的占比不到1%。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骨癌中最常见的是骨肉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生长阶段。而继发性骨癌则是从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到骨骼的,如肺癌、癌、肝癌等。骨癌的致病原因多样,可能与基因、环境如长期接触放射物质等有关。
针对基思大叔的情况,有网友猜测可能是肝癌骨转移。尹教授表示,根据家属的描述,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在成年人中,继发性骨癌相对更常见,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肝癌骨转移是其中一种较为凶险的类型,预后情况也不理想。
骨癌之所以被称为“最残忍的癌症之一”,是因为患者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而且部分骨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一旦转移,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晚期患者还会经历剧烈的骨痛、骨折甚至瘫痪等。
在骨癌中,人们较为熟悉的是骨肉瘤,它多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身上。尹教授提醒,骨肉瘤的症状如腿痛、肩痛等容易与生长痛混淆,但生长痛的持续时间并不长,而骨肉瘤的疼痛持续时间长,且会在静息状态下如夜间发作。
骨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早诊早治是关键。尹教授强调,除了了解骨的早期症状之外,一旦确诊,一定要遵医嘱规范治疗,早期骨的治愈率可以达到50%-60%。
基思大叔的故事让人惋惜,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身体健康,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