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衣节,是农历十月初一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和“冥阴节”。在这一天,人们称之为鬼头日,以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据传,这一习俗起源于周代。
寒衣节在北方特别盛行,人们会纷纷祭扫,纪念逝去的亲人,送上寒衣以表达思念之情。北方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这一天不仅标志着严冬的来临,也是关心的人为父母、爱人等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
和许多传统节日一样,寒衣节背后也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
据说,在秦始皇建长城的时期,繁重的工作让新婚不久的范喜良和孟姜女分离。不久,范喜良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背着寒衣,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长城边,却得知丈夫的死讯。她哭倒长城,哀悼三天三夜,长城坍塌露出范喜良的尸骸。安葬完丈夫后,孟姜女在绝望中投海自尽。
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长城内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将农历十月初一定为寒衣节。在这一天,“十月初一烧寒衣”已成为北方纪念已故亲人的风俗。
蔡伦造纸与烧纸的传统
还有一个关于蔡伦造纸的传说。据说蔡伦发明纸后,生意红火。他的慧娘便鼓励丈夫蔡莫学习造纸技术。蔡莫回来后开了造纸厂,但纸卖不出去。慧娘便想了一个办法。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去世。蔡莫在她棺材前烧纸哭诉自己的不足和造的纸质量不好,烧纸的行为引来了人们的好奇围观。当慧娘在棺材里喊出要回家时,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当她唱起阳间钱能通四海、阴间纸能做买卖的歌谣时,人们相信了烧纸的好处,纷纷向蔡莫购买纸来烧给死去的亲人。这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天,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并烧纸以示怀念。
朱元璋与寒衣节的由来
明初时期,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为了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的早晨举行“授衣”仪式,并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品尝。从此,“寒衣节”便流传下来。南京还有一句民谚:“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人们还会给远方的亲人送去冬衣以表达思念和关怀之情。寒衣节之际读一首缅怀故人的诗词更能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祈愿亲人在他方世界无病痛、身心安宁。以下是唐代冯延巳的《酒泉子》一诗以表怀念之情:深院空帏静寂无声风帘惊宿燕香印灰烬兰烛微弱觉来时明月照人影独自捣寒衣心中无端涌起惆怅之情阶前行阑畔立静待鸡鸣之声传来表达着对故人的无尽思念与祈愿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