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顺上交垟土楼位于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村,建造于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这是一座特殊的民用防御式民居,有别于泰顺传统的民居。它的建造与太平天国石达开部的活动有关,当时泰顺受到战争威胁,为了保护家业,曾氏家族借鉴福建土楼的建筑技艺,建造了一座回廊式的方形土楼。
这座土楼是泰顺首座土楼建筑,占地约625平方米,呈“口”字形布局。土楼内部为两层木构建筑,两坡顶,设有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楼外周圈设壕作为防御设施。楼层高耸,视野开阔,开有小窗和枪眼,可以观察外界。土楼的坚固结构和足够的粮食、水资源储备,使得全族在战乱时能够藏身其中,抵御外敌。
世居福建同安的曾氏一族,迁居罗阳交垟后,因山区安全形势严峻,选择了集体防御的方式。他们利用传统方式建造了具有防御功能的土楼,平时作为仓库使用,存放谷物和农具,一旦有入侵者,则作为避难所。
上交垟土楼保存完好,展示了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风格。其建筑特色不仅具有民用功能,如便利的生活起居和仓储,同时还具备军事防御功能,能够防范外来侵扰,确保族群安全。土楼的建造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防御需求,如土墙厚度大、建筑材料环保清洁、外围建有护墙壕沟等。这些设施不仅使土楼具有隔热保效果,还能调剂室内的干湿度,使居住环境冬暖夏凉。
上交垟土楼是曾氏家族在清晚期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后所建,见证了曾氏家族的历史迁移和泰顺地区的建筑发展。这座土楼不仅是生活起居的场所,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蕴丰富的文化内涵。网图片库董年龙摄影记录下了这座土楼的内景和外貌,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欣赏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