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晚年,一方面生命的火焰逐渐黯淡,另一方面则是人生阅历和智慧的积累。与此家族亲情逐渐浓厚,享受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愈发重视感情,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亲访友,参与各种聚会。无论是红白喜事,老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座上宾。赠送红包、表达祝福,无疑让人感到快乐。频繁的人情往来也会带济压力,特别是对于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礼尚往来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有节制的随礼对于老人来说是一门必修的学问。
对于关系疏远的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就没有必要随礼了。就像春秋时期的伯高过世,孔子虽然认识他,但因为关系不够亲近,对于他的葬礼也只是感慨而没有随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亲戚朋友,也会通过他们认识更多的人。对于那些拐弯抹角的关系,比如亲家的亲戚,如果没有特别亲密的交往,就没有必要强行随礼。
当自己生活困顿时,要学会关爱自己,不要为了随礼而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比如文中的三舅妈,身体不好且经济困难,面对娘家侄女的婚礼邀请,她选择了不去凑热闹。钱对于老人来说,既是做人的底气,也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如果因为随礼导致自己变穷,那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那些关系逐渐淡薄的“老熟人”,顺其自然地断交,也不要随礼。有句谚语说得好:“心想统统到手,结果往往都丢。”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有些人已经淡出你的圈子,就不必强行维系关系。
《菜根谭》里说:“人与人交往,讲求的是真情,如果用礼金来约束关系,就显得繁琐了,人情味也变了。”人到晚年,真正的亲戚就是自己的家人,真正的朋友能有三五知己就不错了。晚年要重义轻财,如果过于攀比、把礼物当成财物,就会增加经济上的负担。
最后要明白,《朱子家训》所言“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真正的随礼其实是一份恩情。在随礼的问题上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更不要为了面子而盲目攀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