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记忆解析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类大脑对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提取信息。这一过程可以被分解为几个阶段:信息输入、信息编码、信息储存和信息提取。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人脑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信息丢失。
二、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主要作用是短暂保留感觉信息。它的保持时间非常短暂,例如视觉0.25~0.5秒,听觉2至4秒。感觉记忆的容量很大,而且通常是形象的,没有编码。
2. 短时记忆,用于临时保留并处理信息。它的保持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5至9个组块。运用组块技巧可以提高记忆力,例如将数字1949视为一个组块。测试短时记忆能力的方式包括顺背数字和倒背数字。
3. 长时记忆是相对较永久性的记忆,其容量相对无限。长时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三、记忆的影响因素
记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识记、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1. 在识记阶段,记忆的目的、先前知识经验和生理状态都会影响记忆效果。明确具体的记忆目的、与个体先前经验相关的材料以及良好的生理状态(如觉醒状态、睡眠质量和身体状况)都能提高记忆效果。
2. 在保持阶段,时间、加工深度、学习程度和系列位置效应是影响记忆的主要因素。及时复习、深度加工材料、过度学习和注意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都有助于保持记忆。
3. 在提取阶段,材料相似程度、相关线索和情绪状态都会影响记忆的提取。避免材料间的混淆、提供适当的线索和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都有助于提取记忆。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记忆力,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并尝试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来优化我们的记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