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运城一带特有的文化现象,当地人将奶奶称为ne或ne ne,将奶奶庙称作ne ne庙。据我的一位研究方言的朋友介绍,太原和闽南等地也有类似的称呼。这些地区大多为中原移民区,这可能是文化交融的结果。尽管我不是方言研究专家,对这种称呼也感到颇为奇特。对于大多数运城人来说,这个称呼同样令人费解。外地人对此更是一头雾水,不明其意。
我的家乡风陵渡,与河南、陕西隔黄河相望。河对面分别是河南的灵宝市和陕西的潼关县。我在灵宝的阳平镇生活过几年,经常往来于黄河之间。遇到的最大困惑便是如何称呼奶奶。河南人称奶奶为奶奶,而河北人则称为ne。每次到河南见到奶奶时,我都会先称呼为ne,过几天再改成奶奶。这种称呼的转变期让人很难适应。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我讲《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提到女娲补天的故事时,突然发现女娲二字连读为ne。女娲作为创世女神,其形象在民间广泛崇拜。相传我们都是女娲造出来的,因此女娲也被视为婚姻女神。
在运城一带,女娲造人故事广为流传,这里一直有女娲崇拜。人们将家里贡献最大、劳苦功高的老祖母比作女娲,称之为女娲。这种称呼沿袭下来,成为了当地的方言习惯。还有一种解释是ne其实就是娘的意思。山西方言中存在着文白异读的现象,即把某些字的发音改变成其他音节。据此推测,ne实际上就是娘的发音变体。
进一步推断,神话中的女娲本义就是娘。她作为大地母亲,创造了人类,是华夏共同的娘,只是在方言中将其念成了女娲。现代汉语中无法再将ne还原为娘,因为两者在称呼上存在差异。作家李健吾曾在文章中提到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合适的字,他选择了将“女”和“虐”组合成一个新字,但看起来并不自然。是否应该为这种特殊的称呼创造一个新的汉字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