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tan角度的秘密:揭秘对应值背后的数学奥秘

探索tan角度的秘密:揭秘对应值背后的数学奥秘

如何计算网络摄像头的监控范围?以下是安防技术专家提供的详细计算方法:

主要参数概述:

1. 图像传感器:采用1/2.7”的200万像素逐行扫描CMOS。

2. 焦距调整范围:从3.3mm到12mm。

3. 视角范围:在不同显示比例下,视角在79.3到27.2之间变化。

我们以一个具体的摄像机为例,来探讨镜头与监控场景之间的关系。测试环境设定如下:

1. 摄像机安装高度:H=3米。

2. 走廊宽度:W=2米。

3. 摄像机镜头安装角度:水平(即0)。

4. 显示比例设定为4:3,与摄像机模式相匹配。

主要目标是监控一个大约2米宽、3米高的完整走廊区域。

计算依据与公式:

1. 水平视场角计算公式:=2arctan(w/2f)。

2. 垂直视场角计算公式:=2arctan(h/2f)。其中w为视场宽度,h为视场高度,f为镜头的焦距。

虽然计算出的视场角略小于实际值,但差异可忽略不计。这里我们主要依据计算的视场角来描述摄像机的监控范围。

对于1/2.7”的CMOS成像尺寸,其水平成像尺寸为w=5.27mm,垂直成像尺寸为h=3.96mm。基于此,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当焦距为3.3mm时:

水平视场角1约为77.2,垂直视场角1约为61.9。在垂直方向上,摄像机能看到完整走廊的最小距离约为5米;在水平方向上,这一距离约为1.25米。当焦距为3.3mm时,监控范围为摄像机前方5米外的走廊区域。

当焦距为12mm时:

水平视场角2和垂直视场角2变小。在垂直方向上,摄像机能看到完整走廊的最小距离约为18米;在水平方向上,这一距离约为4.5米。

还需要考虑摄像机镜头的倾斜角度。在摄像机安装高度及监控对象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最大下倾角等于垂直视场角的一半。计算得出,在特定倾斜角度下,监控范围会有所变化。

摄像机的监控范围需与镜头选择相匹配。希望通过上述计算与解析,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网络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如何确定。请务必记住以下的示意图以便更好地理解监控范围与摄像机设置的关系。


探索tan角度的秘密:揭秘对应值背后的数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