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读现象在教育领域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这个词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贬义词,但现在,复读已经成为了一种积极的选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褒义色彩。这一转变源于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复读热潮”。
回想不久前,2018年广东高考成绩公布后,各大知名高中门口在凌晨时分就已经排起了长龙,等待报名复读的学生络绎不绝。到了2019年,著名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除了迎接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外,还有高达12000名的复读生。
关于每年到底有多少高考复读生,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根据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全国本科高校中有大约17.47%的学生曾经复读过。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超过1000万的高考考生中,复读生人数超过了180万。那么,如此庞大的复读人数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可以从生源、费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生源角度看,复读生不再仅仅是成绩不佳的学生,越来越多的考生即使已经达到一本线也选择复读。费用问题也让一部分学生选择复读。他们并非考不上大学,而是考上了却负担不起学费。比如哈工大和吉林大学,两所985高校在广东都有校区,但学费差距巨大,一些家庭可能因为负担不起昂贵的私立大学学费而选择复读。
问题也是考生选择复读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科已经没有一二三本之分,但在就业市场上,985、211等重点大学的含金量仍然很高。为了将来的就业,许多考生选择复读,争取进入重点大学。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复读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复读生数量也逐年上升。对于这180万复读生来说,2020年的高考至关重要,这可能是他们在旧模式下最后一次机会。因为从2021年开始,多个省市将实行全新的“3+2+1”高考模式。这将给他们带来诸多挑战。但对目前的高二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是第一批在新高考模式下学习三年的学生,相较于复读生,他们在新的高考模式下更有优势。
网友对此纷纷评论:“这次真的动真格了!”对于这一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