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学开学近一个月,许多家长纷纷吐槽自己的孩子不愿上学。一些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难题也让家长们倍感焦虑。“作业写得慢”,“写字像甲骨文”,“拼音不整齐”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全国多地,关于孩子写作业时的家庭氛围,“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场面上演着。甚至有些新手家长为了陪孩子度过一年级适应期,不惜考虑辞职陪读。
对此,孩子们所面临的这些学习困难症状让家长们倍感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数学学不好怎么办?”“识字量少怎么跟上学习进度?”“孩子只考90多分是否就落后了?”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不禁感到焦虑。
适应一年级真的有这么难吗?孩子们和家长该如何度过这个时期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老师和专家。
一位公办小学的老师表示,一年级的适应其实并不难。在树立规则意识后,孩子们之间的同化作用会使适应过程更为顺畅。老师认为,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家长们想象得那么脆弱。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人相处,而过度保护反而会阻碍他们的自然生长。王老师也提到,除了学习上的适应问题,一些孩子还需要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有所提升。
对于家长们的焦虑,专家骆萍认为主要来自于学业压力。她指出,很多新手爸妈对学前教育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焦虑情绪。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写字慢、拼音学得慢、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骆萍都一一给出了解释和建议。她强调,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和发展规律,既要给予合适的指导,也要信任老师,家校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骆萍也指出,一年级的难度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她建议家长们不必太过焦虑,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她认为,家长需要全方位地关注和指导孩子的情绪情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全面的教育和支持。家长需要用合适的方式陪伴孩子,相信老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