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自加热方便食品的风靡,特别是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自食品以其便捷和速食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自热食品的使用逐渐普及,相关的安全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济南的新“真相2.0栏目”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以揭示自热食品包的“威力”。(危险实验,请勿模仿!)
【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包括自热小火锅(含包)、矿泉水瓶、水、测温枪以及胶带等。
实验一:探究当包装盒通气孔被堵住时,自热小火锅的反应。
【实验步骤】
1. 消防员打开自热小火锅,将包内的物品取出后,将包放回盒中;
2. 向盒中倒入适量清水,随后盖上盒盖,并用胶带封住通气孔;
3. 观察自热小火锅的形态变化,并使用测温枪对包装盒进行温度测试。
【实验结果】
在封住通气孔后的半分钟内,包装盒迅速膨胀,大量蒸汽从包装盒的缝隙中冲出,并伴随着滋滋声。包装盒的外部温度高达约85℃。
实验二:探究在密闭容器内使用包会发生什么。
【实验步骤】
1. 消防员取出一袋包,剪开包装后,将包内的粉末倒入空矿泉水瓶中;
2. 在矿泉水瓶中倒入适量清水,迅速拧紧瓶盖;
3. 静置观察矿泉水瓶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果】
矿泉水瓶在静置数秒后迅速膨胀,几分钟后无法保持站立,最终崩溃。在15分钟后,伴随一声巨响,矿泉水瓶炸裂成两段。
为何包遇水就释放出巨大热量呢?关键在于自热食品中的包。这些包的包装上通常印有“禁止食用”、“远离明火”等警示标识。包的成分主要包括生石灰、碳酸氢钠、铁粉、铝粉等。当包遇水时,这些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生石灰(碳酸钙)遇水会产生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释放大量热量。铝粉、铁粉、碳酸氢钠等物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温和可能释放可燃气体。这一系列化学反应在密闭空间中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可能达到150℃以上,蒸汽温度甚至可以达到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