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家庭开始饲养猫、狗等动物,难免容易发生咬伤事件。一旦被咬伤,必须谨慎处理。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一旦感染,几乎100%。狂犬病的预防至关重要。狂犬病病毒会侵袭人和动物的中枢系统,导致受损。患者会产生典型的怕水、怕风、怕光等症状。最可怕的是狂犬病的率几乎是100%,通常发病后一周内就会死亡。
狂犬病病毒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在我国,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除此之外,鼬獾、红狐、貉、狼等野生动物也有传播风险。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啮齿动物的咬伤风险较低,而禽类、鱼类、昆虫等则不感染和传播病毒。
狂犬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病毒直接接触粘膜或破损的皮肤,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对狂犬病动物进行宰杀、剥皮等操作,也可能造成感染。彻底煮熟的动物肉和经过巴氏消毒的奶不会传播病毒。
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狂犬病会经历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症状期和麻痹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并非每个患者都会经历所有阶段。
对于狗咬伤的处置,除了I级外,其他伤口需要先清洗和消毒,再接种。狂犬的免疫程序主要有4针法和5针法两种,两种方法的免疫效果相同。如果被狗咬伤,不能用嘴吸伤口,这可能会加重感染。关于狂犬病的其他知识点,比如潜伏期、皮肤无破口是否安全、脸部受伤的危险性、再次被咬是否需要接种等等,都有相应的专业解答。
预防狗咬伤的措施包括遇到不友善的狗时保持冷静,避免刺激狗,特别是当它不安时。如果被狗咬伤或破损的皮肤,一定要立即告诉大人并尽快接种。在公共场所,为犬猫佩戴牵引绳,避免发生误伤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