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时节的花落与诗意
作者 姜维群
津门的春天即将逝去,从繁花似锦到绿肥红瘦,暮春时节的美景令人不禁产生惆怅与落寞之感。读过《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贾氏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她们的人生轨迹如同春天的时序,从迎接春天到探看春色,最后到珍惜春天的逝去。
自古以来,人们对春天的珍惜与珍爱无比深厚。在《红楼梦》中,为何独为“春”叹息?这里不得不提到那凋零的落花。月缺花残,古人常观之而泪下,并非因为他们多情,而是因为落花的凋零伤情。
唐代大诗人李贺,他的诗中常运用神话传说,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被称为“诗鬼”。他对春天落花的描绘也颇具特色:“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这是否带有一种鬼魅般的哀愁?
杜牧的《和严恽秀才落花》一诗中,则表现出另一种情感:“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名人花园中的木香花与透空围墙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大家都希望留住时光,但时光却无情地流逝。既然如此,那就醉倒在这曲水流觞之中吧。暮春时节,艳花年年盛开,此时“不恨凋零却恨开”。
风雨会加速花枝的凋谢,如王驾的《晴景》一诗中所描述:“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更有《咏落花》一诗:“费尽东君力,无情一夜风。莺声莫相薄,秀实枉春工。”春光费力的雕琢被一夜大风吹毁,黄莺不必讥讽,因为秋天的果实曾被春的劳作“误解”。
落花,被视作美好的消逝,引发人们的沮丧、抱怨甚至。如古诗所言:“洛阳女小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诗是的艺术,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都是情感的宣泄。对落花的看法无所谓正确与否,存在即是合理。
在江南的好风景中,与木香花围墙合影打卡的人排起了长龙。世间所谓的好与不好,既有人心情的影响,也有俗事与雅景之间的挪移转变。正如《义山杂纂》所列的人间煞风景事,如果以那些做法来看待生活,即使是万紫千红的时节也难以感受到美好。
在适当的时节遇见适当的人,有着以前的美好故事,无论是飞花还是落花,有花无花,江北江南都是好景。花落并不意味着不开心,反而是一种自然的美好。这不就是生活的真谛吗?
(刊于2023年4月某日的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