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灯古镇是一条充满历史气息的石板街,早在唐朝开元初年,文学家、诗人和音乐爱好者陶岘从江西迁居于此。他家中有一个女子乐班,名为“水仙班”,常常与江南名士一起创作音乐,弦管之声被誉为“江南丝竹”。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千灯的名士徐应聘与汤显祖结为好友,两人共同为戏曲文化做出贡献。汤显祖更是曾前来千灯,在顾氏的“拂石轩”排练并演出其著名作品《牡丹亭》。
为了弘扬戏曲文化,千灯古镇于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了一个古戏台,先后举办了全国越剧和京昆剧票友大赛。这个戏台背景以牡丹花为主,象征着昆曲代表作《牡丹亭》。戏台整体风格古朴典雅,设有150个座位和七个包厢,每天定时上演昆曲和评弹节目,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戏台的圆形凹顶被称为“穹隆顶”或“藻井”,由木雕的龙凤图案组成,寓意着龙凤吉祥。这个设计不仅有助于扩音和消除回声,还体现了古人对吉祥如意和家宅平安的追求。
参观古戏台时,昆曲和评弹节目正在表演,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戏台两侧,有一幅楹联点出了古戏台的主题。在戏台周围,还雕刻着大家耳熟能详的九出古戏中的代表节。
除了古戏台,千灯古镇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在中木桥遗址的高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古镇的美景。旁边的“望江楼”茶馆也颇具雅韵。向北望去,清代风格的恒升石桥横跨河道尚书浦之上,河水清幽,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与千灯的名士徐应聘是好友,两人共同为戏曲文化做出贡献。在徐家的花园里,汤显祖初演了还未最后定稿的《还魂记》(即《牡丹亭》)。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戏班模样,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