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身全民阅读行动
塑造典范最美家庭故事
文章来源:之声(zgzs001)
倾听音频,让最动人的声音带你穿越时空回到青春岁月。我们共同回忆起初中时代所学的语文知识,翻阅起人教版2001年发行的《语文》课本第一册。在这本经典的课本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他是我国唐代现实诗坛的巨星,在宋代以后备受尊崇,被誉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他们的诗歌至今仍广为传颂。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公元770年。他的诗歌作品大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深深同情那些穷苦的,充满深刻的时代烙印。许多诗歌描绘唐代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进程,因此被后人誉为“诗史”。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不仅体现在精湛的技艺上,还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特别是律诗形式尤为出色。他的诗歌风格以沉郁为主,语言凝练,表达力强。杜甫留下了超过一千四百多首诗作,著有《杜工部集》。他的诗篇被世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其中,《望岳》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首诗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围绕“望岳”的“望”字展开,从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人通过巧妙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自己的豪情壮志。
杜甫共有三首《望岳》诗,每首诗的主旨和风格都代表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和心境。其中,《望岳》所表现的是积极用世的思想和青年时期的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咏华山一首则透露出作者仕途的失意和对的深情忧虑;而咏衡山的《望岳》则代表了他晚年的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尽管他的心态有所转变,但他对和君主的忠诚始终如一。这些诗作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杜甫思想变化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卓越的艺术成就。通过参与全民阅读行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杜甫的诗歌作品,感受他的思想深度和时代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