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希民谈海昏侯墓出土的神秘天珠(敬请关注)
天珠,又被称为天降石或天眼珠,藏语中称之为“思怡”(DZl),寓意美好、和财富。这一神秘宝石早在唐代就已为人所知,《唐书》等多部唐代经典文献中称之为“瑟瑟”。
天然天珠,是由纯天然材料经过精细打磨而成。其中,一种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的天珠被称为“法螺天珠”。另一种由含有玉质及玛瑙成分的“九眼石页岩”打磨而成的天珠,则被称为九眼石页岩天珠或天眼珠。除此之外,还有由玉材质、玛瑙、水晶等其他材质制作的天珠。
天珠的旧称“蚀花玛瑙”,主要产于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喜马拉雅山域。这个名称大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商人为方便交易而发明的。作为西藏的七宝之一,天珠在心目中具有生命。
天珠的起源与族对灵石的崇拜息息相关,它见证了古老的文明。在族心中,天珠是神圣的,是供佛的圣物,承载着日月的精华,生生不息。它也记载了生命的轮回,作为护身的和人类历史数千年间的穿越者。
天珠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天然天珠;二、古代工艺品天珠;三、现代工艺品天珠。其中,天然天珠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大约四千年前或更久前,一颗巨大的火星陨石撞击喜马拉雅山脉,撞击力加上高温混合在玛瑙矿内,使岩矿熔化、崩炸、散落,受到大气流的影响形成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碎石内含有十四种火星元素,其中“镱”元素的磁场最为强烈,是水晶的3倍,以13伏特的磁波成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力量体。目前全世界只有西藏的千年至纯天珠拥有这种特殊元素的磁场。
考古资料显示,天然天珠作为早期藏族的饰品,主要由古地中海的一些贝类海螺化石经过简单打磨而成。这些贝类海螺及浮游生物在极其苛刻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玉化成天珠。当被古代捡到后,他们地认为是天神佩戴的,因此对天珠充满膜拜之情。在历代的传承中,人们不断赋予天珠各种文化内涵及寓意功德,使天珠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