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绕道韩城,从东向北行进,源于我在渭南的四年生活经历,尽管未曾踏足韩城,但一直心生向往。终于来到韩城,才惊觉这座隶属渭南的城市,其势头似乎大有与渭南平起平坐之姿。一路走马观花,令人目不暇接。游历之后,心中升起一个大大的疑问:渭南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市区内却难寻历史遗迹。仅有的寇准墓并不算是热门景点,而潼关口、华山的则距离渭南市区较远。
渭南并非毫无遗迹可寻。得益于同学战友书友的引导,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遗迹。这个遗迹静静地藏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让人不禁猜测是渭南人的低调,还是不屑与之为伍的傲气,或是自信的表现。跟随引导一路探访,我们逐渐领悟到了它或许代表着多少代人的心迹。
他带我走过小桥,前方矗立着一座门楼,楼匾上写着“渭南县”三个大字,县字为繁体。门楼的左右两侧,分别刻着“三秦要道”和“八省通衢”。它似乎并不在乎世俗的目光,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非我莫属的气势。
经过查阅,我发现这座门楼所在地被称为古衙门。历史上,它不仅连接着韩城的司马迁祠、城隍庙、关帝庙、文庙等景点,还贯通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等八省的丝绸之路,是华夏文明的见证。
小桥、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其实都是路。从桥到道再到通衢,它们四通八达,连接着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