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楯自幼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童年时光伴随着学戏的日子。他与诸多京剧和昆曲界的名家如姜妙香、梅兰芳、俞振飞和侯玉山等有过接触。在1962年,他加入了由俞平伯创办的北京昆曲研究社,并在2004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北京昆曲研习社副社长。他对戏曲的热爱与理解深入,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他自己形容说:“无论是京剧还是昆曲,我都能演绎,从生、旦、净、丑的角色都能驾驭,无论是文的戏还是武的戏都不在话下。”
对于戏曲的文化主题,《戏七讲》进行了精辟的概括:“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以“英雄血”为例,它体现在《单刀会》中关羽面对大江时的情感流露,想到的是赤壁鏖兵的英勇事迹和那些风云人物,一句“流不尽的英雄血”道出了其中的情感。同样,在京剧《霸王别姬》中,项羽的“天亡我,非战之过也”也体现了英雄末路的悲壮。这种文化主题对于生活在浓厚戏曲氛围的人来说,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戏七讲》在结构上既有点也有面,史论交织,各章节内部对27出经典好戏进行了详细的品鉴。无论是《打渔杀家》、《长生殿》、《牡丹亭》还是《霸王别姬》等经典京昆剧目,都进行了重点赏析,为戏曲“小白”们提供了打开经典之门的钥匙。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