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与英语在表达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英语倾向于形式上的结合,而汉语则更加注重意义上的融合。在英语中,我们经常使用动词的不同形式来标明动作发生的时间点,例如表达“我经常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做过什么”以及“我正在做什么”,这些都是通过动词的时态来体现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仅通过语言描述来理解这些时态可能会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时态的概念,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数学中的数轴来可视化地展示这些时态。通过绘制时态数轴,我可以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时态的含义。
以下是一个示例图,展示了老师如何使用数轴来标注不同的时态。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在同一数轴上标注多个时态,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意义。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自己尝试绘制一下。
虽然英语有16种时态,但掌握其中的前6种就可以应对大部分日常语言表达了。如果在考试环境下,熟练掌握前八种时态就足够了,其余的时态可以作为扩展知识了解。有趣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前八种基本时态来推导其他时态,这种自我推导的方式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语法规则。实际上,语法的掌握并不难,只需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轻松开启这扇门。语法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