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些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已经被新冠病毒“三阳开泰”了。随着新冠变异株EG.5在今年上半年的出现,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焦虑。那么,EG.5真的那么可怕吗?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和治疗呢?广州日报的“名医解惑”专栏特邀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林炳亮医师和庞毅华主治医师为大家解答疑惑。
庞毅华主治医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假设新冠病毒就像一款手机,从三年前面世以来,厂家不断对其进行更新换代以提升性能。每次升级都会更换一两个关键“零件”,并命名为新的型号。今年的最新型号便是EG.5,被形象地称为“一只五”。世界卫生的分析指出,截至全球数据显示,EG.5已逐渐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新冠变异株之一,其流行率高达近三分之一。在我国新报告的新冠病例中,EG.5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
EG.5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原因主要有两点。它拥有两个关键突变:F456L和Q52H。其中F456L突变使得EG.5能够逃避由XBB变异株产生的中和抗体,这意味着去年冬天感染过其他变异株的人可能同样容易被EG.5感染。EG.5相较于其他变异株来说,与人呼吸道ACE2受体的亲和力更高,这意味着其传播能力更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期有部分人经历了多次感染。
尽管如此,现有的抗病物和治疗方法对EG.5仍然有效。根据目前的数据,EG.5感染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相似,没有证据表明它更容易引发重症。基于XBB变异株研发的新型新冠也对EG.5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新冠抗原快速测试也能准确检测出EG.5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