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节气。“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季节,而“种”则表示谷黍类作物开始播种的时节。芒种,从字面上理解便是这一节气的物候特征的生动描绘。这个名称自古便有,《周礼》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均有详细记载与解读。时至今日,芒种仍是中间田地播种与收获最繁忙的时期。
芒种的到来标志着仲夏的开始。仲夏是夏季的中旬时段,而芒种正好处于这个阶段的开端。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以此来详细描绘这一节气的自然变化。在芒种时节,气温升高,气候多变,南方北方都有可能遭遇高温天气,同时一些地区也将迎来梅雨季节。此时的天气状况对农作物的生长与收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一时节,人们的农事活动十分繁忙。俗话说,“芒种忙,麦上场”,生动描绘了芒种时节的农忙景象。皖南地区在芒种时节有安苗的习俗,农民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秋季的丰收与平安。南方地区在芒种这一天还有煮梅的习俗。新鲜的梅子虽然富含营养,但味道酸涩,需要经过加工才能食用,煮梅便是这一加工过程。
除此之外,芒种还是送花神的节日。在古代,人们认为花也有神明,花期过后便是花神退位的时候。在芒种时期,人们会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次降临。这一传统在唐代和宋代的花朝节中尤为盛行。
本篇文章为“科普-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以尊重原创精神及知识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