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田英章的毛笔行书中的偏旁部首——“提手旁”,也被称为“扌”。
“扌”作为偏旁部首,读作shu,与“手”字同源。在行书中,带有“扌”偏旁的字大多与手的动作有关,例如“推”、“拉”、“摇”、“接”、“提”等。这个偏旁部首的写法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关于行书中的提手旁写法:
整体呈现斜势,抗肩而行,不宜过宽。横画入笔处稍粗重,大抗肩,收笔处要注意与下一笔画的呼应。竖钩要直而有力,起笔处略带弯头,竖身细劲,钩身稍大。提笔时,承接竖钩的收笔方向,顿笔后向右上方运笔,行笔角度要注意,出锋不宜过长。
楷书与行书在提手旁的写法上大体相同,但行书更加讲究笔画的连贯性,一气呵成。其中的关键在于三次衔接笔画时都需要熟练运用绕转笔法。特别是最后的提笔,起笔前应先有一个顿笔的动作,而不是直接引笔向上。
以下是具体字例:
按(n)——手指按压的意思。
把(b b)——握持、掌控之意。
扶(f)——帮助、支持之意。
抚(f)——轻拍、安抚的动作。
提(t d d)——拿起、提升的意思。
推(tu)——向前推动。
携(xi)——携带、带着。
扬(yng)——高举、飘扬。
振(zhn)——奋起、振作。
指(zh)——手指、指示。
以下是字例打印本和描红本供您参考练习。希望通过这些字例,您能更好地掌握田英章毛笔行书中的提手旁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