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解释:这是一个三字成语,原意指的是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接待客人的主人或者活动、赛事的举办方。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源于《左传》中的名篇《烛之武退秦师》。文章记述了秦国郑国的故事背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如果放弃郑国,让其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接待往来客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秦国使者往来之间,郑国可以提供物资支持,对秦国并无损害。这一表述逐渐形成了“东道主”这一成语。
典故概述:春秋时代,晋文公称霸中原,而郑国却投靠了晋国的对手楚国。晋文公时期曾在郑国受到冷落。这两件事叠加,为晋文公攻打郑国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于是,他联合秦穆公一起出兵伐郑。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郑国大臣烛之武私下会见秦穆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游说,提出了让郑国作为“东道主”的构想。秦穆公在考虑自身利益后决定撤军。晋国见秦国撤军,也只得回国。郑国的危机得以解除。
进一步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道主”的含义逐渐扩大,现在泛指一切款待方或主办方。例如诗仙李白在《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一诗中的“君为东道主”,即表达了主人热情接待客人的意思。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请客的人或活动的举办方。比如,在卡塔尔世界杯这一盛大的体育赛事中,卡塔尔作为东道主,投入巨资呈现了一场科技含量极高的足球盛宴。“东道主”这个成语也常写作“东道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