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

除法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

“初步认识除法”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核心内容,它的核心概念是平均分。教材第8页通过例1中的物品分配活动,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份分得同样多。接着通过例2和例3,学生会体验到等分的概念,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原理。随后在第13页和第14页的两个例题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虽然初步认识除法不在介绍分数和小数之前,但它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源于平均分的概念,是数学世界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当我们进入“初步认识分数”的领域时,这是学生从整数概念向分数概念的扩展,也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教材第90页通过一个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含义。这一过程中,“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数表象。要注意的是,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几分之一的结果。至此,“初步认识小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量身高”的具体情境中,学生将学习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教材会引导学生思考:“小华身高1米3分米,如何用单一的‘米’单位来表示?”并通过线段图来帮助他们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至此,学生将开始理解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然这三种概念的学习在不同的年级进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共同的起点——平均分。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除法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