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咬文嚼字》公布了包含“硬核”“融梗”“柠檬精”“千万条,第一条”“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热门词汇在内的2019年十大流行语。这些熟悉的词语串联起了大家一整年的记忆。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流行语中网络用语的比例再度上升。随着网络用语的普及和不断融入日常生活,一些人担忧这会对语言的美感、安全和规范构成威胁。语言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自然过程。
以中文为例,早期文字刻在龟壳、青铜器等材料上,由于书写困难,语言往往言简意赅。随着语言的发展,到了东汉时期,纸张的出现使得文字留存变得容易,语言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诗经》惜字如金,而《汉乐府》则可以长篇大论,记录精彩故事。
说到“生造词汇”,这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同样会创造新词汇,如游牧的词语和词汇等,都在历史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例如,“刹那”一词源于佛教用语,因准确形容“短暂的一瞬间”而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时期,大交流丰富了语言环境,元曲对“厚实”的汉语贡献良多。
对于流行语,我们应该注重其价值而非来源。一些没有价值的流行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而像“吐槽”“互联网+”“颜值”等巧妙使用的流行词,已经逐渐成为常规词汇。流行词作为时代的痕迹,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例如,“硬核”“柠檬精”“盘他”等流行语,留下了互联网时代的精彩生活印记。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同时保持对语言的敬畏和尊重。(作者李尔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