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举世瞩目的大飞机“三剑客”之一,也是最后一客——世界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又称鲲龙-600),于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完成海上首次试飞。此次试飞的成功意味着这款两栖飞机已经完成了陆上首飞、淡水首飞和海上首飞的三重考验,即将进入正式生产销售阶段,真正实现空中与海上的完美结合。
关于这款飞机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问题,我们采访了杭州市公益中学的科学老师陈鹏,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读。
AG600的最大功用在于救援。作为一款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两栖飞机,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能力。能够在短短的20秒内汲取12吨水,在水上降落过程中便可完成灭火任务,对于森林灭火来说无疑是一大。相较于传统的直升机灭火方式,“鲲龙”的投入量产将对我国未来的救灾抗灾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鲲龙”拥有如此强大的救援能力呢?原因在于它的独特设计——既像船又像飞机。其独特的机身设计,融合了飞机和船只的特点,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全能选手”。一次能救助50名受困人员,比著名的日本US-2水上飞机的救援能力还要强近一倍。
对于“鲲龙”如何在超大载重下保持稳定性并成功起飞的问题,可以通过八年级科学课程中的浮力和大气压力知识来解释。“鲲龙”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如何防止海水腐蚀的问题。在接触海水时,它采用了多种措施,如非金属覆盖层、金属镀膜、自身氧化膜保护层等,以抵抗海水的腐蚀,同时在内部结构和使用新型复合材料方面下功夫,从根源上减少与海水的作用。
来源:郭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