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割现场,种植大户王金勇向我们介绍,当前正值苜蓿初花期,是收割的最佳时机。此时的苜蓿不仅营养丰富,更因为根茎上生长的大量新芽,拥有极好的再生能力。经过收割、晾晒、聚拢和打捆处理,这些苜蓿成为了喂养牛羊的最佳饲料。王金勇兴奋地表示,今年是头一茬收割,之后还将继续施肥灌溉,预计还能再收获两季。全年下来,每亩的干草产量超过一千二百公斤,收益也相当可观。
紫花苜蓿因其强大的根系和再生能力被誉为“牧草之王”。在玉门市利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玉斌介绍称,自二零一五年开始种植紫花苜蓿以来,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到六百八十亩。引进优质新品种后,亩产量稳步上升。合作社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实现了从种植到收割全程的机械化操作。
下西号镇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大力引进种草养畜的新型经营主体,致力于打造集饲草种植、加工、销售以及牛羊养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全镇草畜产业的发展,还实现了饲草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近年来,玉门市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支持以及引导等,不断扩大饲草种植面积。预计至二零二三年底,全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种植面积将达到二十三万亩以上,建成多个万亩、千亩和百亩饲草基地。培育饲草种植和加工企业数十家,年生产加工各类草产品达二十一万吨以上,产值高达数。这一产业也将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