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唐朝的辉煌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超过49000首,其中描绘月亮的诗篇便有5377首,占比达到了惊人的11%。而在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中,咏月诗更是高达81首,占比飙升至27%。诸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李商隐、杜牧等伟大诗人,都曾以月为题材,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佳作。
在所有的咏月唐诗中,有三首诗被后世誉为最优美、最动人的作品,它们分别是:
1.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陆上明月,是知名度最广、家喻户晓的名篇。此诗写道:
床前的月光如霜,让人疑是地面上的白霜。抬头仰望明月,低头又思念远方的故乡。
2.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刻画江中月色,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诗中写道:
江面与天空一色无尘埃,明月皎洁如轮在孤空中挂。江边何人初见这轮明月?那江上的明月又从哪一年开始照耀人间?
3.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描绘海上明月,展现最动人的风采神韵。诗句如下:
海上升起皎洁的明月,天涯海角的人此刻共享这一刻的美好。亲爱的朋友因为漫长的夜晚而有所抱怨,整夜都在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
这三首令人拍案叫绝的唐诗中,《静夜思》和《春江花月夜》都是在扬州诞生的。《望月怀远》则是在荆州古城墙上创作。令人惊讶的是,两首最著名的咏月唐诗都出自扬州,可见在月光的照耀下,的土地上,扬州收获了最美的三分之二月色。
晚唐诗人徐凝在欣赏完张若虚、李白、张九龄的咏月诗后,在自己的诗中由衷感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月美,真是令人陶醉。
